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返回首页 > 周氏家谱 >

周氏文化典故

时间:2014-03-30 23:44 作者:周 - 管理员 点击:
    【盘古开天】  据《三五历纪》:在极远古的时候,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盘古一斧劈开混混沌沌的宇宙,于是清气轻上浮为天,重者浊下沉为地,混沌初开,乾坤始定,盘古遂成为华夏人类的初祖。

    【华胥履迹】  据南宋罗泌纂《路史·太昊纪》:盘古之雷泽氏部族酋长雷公,其娶华胥氏酋长之女华胥为妻。华胥游于郊野,见巨人足迹,履之忽身动而有孕,生伏羲圣人于古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一带)。伏羲立天子后称羲皇,其与女娲、神农(炎帝)并称上古“三皇”。
 
    【付宝梦光】  少典氏公孙居住和活动于今陕西扶风、千阳一带,在伏羲时期被封为姬水国诸侯,其妻付宝一天忽在睡梦中梦见电光绕室,感而有孕,生子轩辕。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父母觉奇,以为不祥,弃之渠冰之上,忽众鸟飞来以翅覆之暖之,人见之,抱回抚养。后在轩辕丘长大,名轩辕,以姬为姓。轩辕经阪泉败神农、涿鹿诛蚩尤获帝位,称黄帝,为中国上古五帝之一。黄帝作甲子、历数、指南,造律吕、耕田、货币、舟车、宫室、弓矢、纪官、冠裳,划野分州,创造了很多中华文明。

    【嫘祖缫丝】  嫘祖是黄帝的正妻,姓西陵氏,是一位皇室贤母。她不仅母仪天下,而且心灵手巧,能教民养蚕、缫丝、织帛,使民有衣御寒、遮羞。她成为中国纺织的祖师,人民都很爱戴、敬仰她。

    【农神后稷】  后稷,名弃,姜嫄所生,在舜帝时为臣,与大禹治水,管稼穑。后稷因管农事,被后世尊为农神,一直受到以后历代帝王及百姓的崇祀。《诗经·益稷》:“载生载育,时维后稷。”就是歌颂后稷的。今天的民俗“尝新节”,即为祭祀农神后稷。

    【公刘牛耕】 《史记·周本记》:公刘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取材用,使行者有资、居者有储,民赖其庆。公刘不仅能采矿锻铁,制造农具,而且能驯牛,完善牛耕,发展农业,在贫瘠干旱的黄土高原上取得了农业的丰收,成为牛耕第一人。

    【凤鸣岐山】  古公覃父迁岐山周原,筑室于岐山之麓。玄武岐山巍巍,朱雀渭水蜿蜒,明堂万顷肥肥,乃天下一块风水宝地。室成入居之日,忽来百凤鸣于屋顶,其声婉转美妙,如天籁之音。古公占之,有帝王之瑞,但三子之中,不知所出。第三子季历,其妻太妊,为一贤德之妇。太妊有圣孕,季秋甲子,临产,一赤凤衔丹书来仪,喜鸣产房之楣,昌即生。古公再占,昌乃大圣。昌长大后,继季历为周侯,号西伯。昌修明法度,专行善事,得诸侯拥护,最后灭殷建周,传38王,835年天下。凤鸣岐山即成为周朝开基之典。《诗经·大雅》:“挚仲氏妊,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太妊有身,生此文王。”专记此事。

    【周室三母】  周室三贤母,即王季之母太姜、文王之母太妊、武王之母太姒。三贤母她们不但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严格要求,而且贤慧重德,旦夕勤劳,以进妇道。《诗经》中有很多的诗都是赞颂她们的。她们的德孕育了周室三代开基大贤。
 
    【姬伯梦熊】  欲成大事者身边必有大才,姬昌为成就开国大业,爱才如饥,求贤如渴,常思于榻。一日,姬昌随百官出行至宫郊灵台,在灵台宴乐之后,回驾不及,姬昌台上设绣榻而寝。时至三更,姬昌睡梦中望见东南一只白额猛虎,肋生双翅,于帐中扑来。姬昌惊醒过来,问大夫散宜生,散宜生躬身贺曰“此梦乃飞熊之兆,是大吉兆,主大王将得栋梁之臣。”后姬昌随文武百官朝飞熊飞来的方向求取贤人。当他们来到磻溪时,忽然看见一须发花白、神采奕奕的老翁正坐在溪边垂杨下的巨石上钓鱼。老翁钓鱼没用鱼钩、鱼线,只用一根竹竿。姬昌甚觉奇怪,主动向老翁鞠躬施礼,问道:“这样,能钓到鱼吗?”老翁不答。姬昌又问,老翁还是不答。姬昌再问,老翁把竹竿一头放在姬昌前面,自作渔歌曰:“河里鱼儿早上钩,大鱼已在我竿头。”姬昌忽然明白,他要找的人就是这个老翁了。老翁就是姜太公啊,原来姜太公知道姬昌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圣人,早就想帮助姬昌成就天下大业,让天下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姜太公还知道姬昌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他才以奇怪的钓鱼方式在渭河边等待姬昌的到来。姬昌得到了姜太公,终于实现了灭商兴周的大业。

    【义子雷震】  一日,姬昌率文武百官来到燕山,忽然云长东南,雾生西北,霎时霹雳交加,震动山河大地,下起了倾盆大雨。须臾又云散雨收,日色当空。姬昌在马上浑身雨湿,但喜曰:“雷过生光,将星出现。”不一会,从古墓边传来小孩哭声,众人向前一看,果是个孩子。姬昌看见小孩面如桃花,眼生光华,大喜。遂将小孩收为义子,带回岐山权养。后来,雷震子成了西岐一员猛将,帮助文王从羑里逃出五关并协助文王、武王打下了天下。

    【羑里演卦】  姬昌被商纣王囚禁羑里时,守分安居,潜心把伏羲先天八卦反复推明,变成后天八卦,演成六十四卦,中分三百六十爻象,一一辩明,参透先天玄机,万古留传。后称《周易》。

    【西伯吐子】  姬昌长子伯邑考遭苏妲己诬陷,在摘星楼被商纣王杀害后,又被苏妲己命人剁成肉酱做成肉饼送与姬昌食。姬昌逃出五关后,想起羑里自咽子肉,不觉心中大痛,泪如雨下,跌下逍遥马,面如纸灰,口中吐出一块肉饼。那肉饼往地上一滚,生出四足,长出两耳,化成一只小兔望西跑了。姬昌又连吐三次,三只小兔也走了。

    【桐叶封弟】  “桐叶封弟”又简称“剪叶”,出自《吕氏春秋》。周公旦为周朝的开国辅臣,他是周成王的叔叔,周成王即位时,年龄非常小,由周公代理朝政,周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周王朝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把周朝治理得井井有条。有一天,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和成王在一起玩耍,成王随手攀摘了一片梧桐树叶,送给了弟弟叔虞,随口道:“我把这作为信物,封赐给你!”叔虞接过树叶后,心里非常高兴,随后把这件事告诉给周公,周公认为天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可非同小可了,于是前去询问成王,成王说他只不过是跟弟弟开开玩笑,周公听后严肃地说:“天子无戏言,出口成宪,而且史书记载,乐师歌颂,士人称道。哪能随便说说。”成王听周公言之有理,只好把叔虞封于唐,后来,叔虞的儿子把都迁到晋水的岸边,改唐为晋。后来,人们用这个表示分封之意。唐代李峤《攀龙台牌》里引用了这个典故:“亦有御兰感梦,皇天之命伯倏,剪叶开封,上帝之名太叔。”


    【债台高筑】   这是周朝最后一王周赧王的苦难之典。公元前256年,秦国军队已逼近周赧王所居的王城(今王城公园一带),此时周天子只剩下很小一块领土了。周赧王为筹集军费,只好向国内的富商大贾借债,并答应灭秦后还清本息。秦军打到王城,赧王降秦,被秦赶到伊阙南边的新城。众债主一齐赶到新城向赧王讨债,赧王无赖就躲进一处建在高台上的驿馆内。自此。这处高台就被称为“逃债台”、“避债台”。“债台高筑”这一成语,直到今天仍然被用来形容欠债很多,无法偿还。

    【织篓为生】  周赧王的三世孙周勃由于祖上辗转逃难,当他随父来到沛郡后,与刘邦同籍。周勃家境贫寒,三十岁未曾娶妻安家,常在家以织蚕具为生,也为丧事之家吹奏哀乐。周勃秦末从刘邦起义,为中涓、拜虎贲令。刘邦为汉王时,封威武侯,拜将军。刘邦崩后,汉惠帝即位,吕后篡权,周勃联合陈平果断采取行动诛灭吕氏集团,扶刘邦之子刘恒为帝,号汉文帝。由于周勃扶汉有功,被汉文帝封为右丞相,赐降侯,得五千金、邑万户。孝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周勃病故,葬绛县勃村,追封武侯。

    【随禅寻亲】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三月,汉武帝率群臣东巡,至泰山封禅,派人在岱顶立石。之后,东巡海上。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禅礼仪:至梁父山礼祠“地主”神;其后举行封祀礼,在山下东方建封坛,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书;行封祀礼之后,武帝独与侍中奉车子候登泰山,行登封礼;第二天自岱阴下,按祭后土的礼仪,禅泰山东北麓的肃然山。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贺,并改年号元鼎为元封,割泰山前嬴、博二县奉祀泰山,名为奉高县。在武帝封禅的路上,周勃为随从武将,周勃请求武帝并获准一路寻找祖上逃难时失散的亲人。周勃一路探访,终于寻找到一些亲人,然后奏请武帝准予将亲人们迁至都城居住,使沛郡周族逐步繁衍成为望族。

    【细柳屯军】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一次,汉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汉文帝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其他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当来到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汉文帝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亚夫屈死】  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有病退职,景帝任命周亚夫为丞相。开始景帝对他非常器重,由于周亚夫的耿直,不会讲政治策略,逐渐被景帝疏远,最后落个悲剧的结局。 有一次,景帝要废掉栗太子刘荣,刘荣是栗姬所生,所以叫栗太子。但周亚夫却反对,结果导致景帝对他开始疏远。还有和他有仇的梁王,每次到京城来,都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对他也很不利。后来,有两件事导致了周亚夫的悲剧。一件是皇后的兄长封侯,一件是匈奴王封侯的事。窦太后想让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但景帝不愿意,说窦太后的侄子在父亲文帝在世的时候也没有封侯。窦太后说她的哥哥在世时没有封侯,虽然侄子后来封了侯,但总觉得对不起哥哥,所以劝景帝封王信为侯,景帝只好推脱说要和大臣商量。在景帝和周亚夫商量时,周亚夫说刘邦说过,不姓刘的不能封王,没有功劳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为侯,就是违背了先祖的誓约。景帝听了无话可说。在后来匈奴王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景帝非常高兴,想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其他人也归顺汉朝,但周亚夫又反对说:“如果把这些背叛国家的人封侯,那以后我们如何处罚那些不守节的大臣呢?”景帝听了很不高兴:“丞相的话迂腐不可用!”然后将那五人都封了侯。周亚夫失落地托病辞职。景帝批准了他的要求。此后,景帝又把他召进宫中设宴招待,想试探他脾气是不是改了,所以他的面前不给放筷子。周亚夫不高兴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满意吗?”周亚夫羞愤不已,不情愿地向景帝跪下谢罪。景帝刚说了个“起”,他就马上站了起来,不等景帝再说话,就自己走了。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这事刚过去,周亚夫又因事惹祸,这次是由于他的儿子。儿子见他年老了,就偷偷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他去世时发丧时用,这甲盾是国家禁止个人买卖的。周亚夫的儿子给佣工期限少,还不想早点给钱,结果,心有怨气的佣工就告发他私自买国家禁止的用品,要谋反。景帝派人追查此事。负责调查的人叫来周亚夫,询问原因。周亚夫不知道儿子做了什么,对问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负责的人以为他在赌气,便向景帝报告了。景帝很生气,将周亚夫交给最高司法官廷尉审理。廷尉问周亚夫:“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 周亚夫答道:“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说是谋反呢?”廷尉讽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周亚夫受此屈辱,无法忍受,开始差官召他入朝时就要自杀,被夫人阻拦,再次又受羞辱,更是难以忍受,于是绝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周亚夫死时,日食发生,天地一遍昏暗。

    【瑜施苦计】 《三国演义》:吴国为了使赤壁“火攻之计”取得成功,吴大都督周瑜施“苦肉计”,借故痛打老将黄盖,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于曹操,使曹操不疑,最终瞒过曹操,使吴国获得了赤壁之战的大胜。周瑜打黄盖是两相情愿的,所以“两相情愿”成为“周瑜打黄盖”的歇后语。
   
    【赤壁大战】  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实力大增。几年后挥师南下,曹操送信给孙权说:“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以张昭为首的众臣都主张投降,只有鲁肃一人主张抵抗。当时周瑜奉命到鄱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将周瑜召回柴桑。周瑜回来后,对孙权说:“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槁草;驱中国大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孙权听了周瑜的话,非常激动,为了表示抗曹的决心,拔刀斫破面前批阅奏章的几案说:“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曹操者,与此案同。” 这天夜晚,周瑜又单独去见孙权,分析当时军事形势:“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此开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北方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荆州刘表军队)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第二天,孙权正式任命周瑜为左军都督、程普为右军都督,又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刘备在樊口日夜盼望孙吴军队,看见了周瑜的船队,便派人进行慰劳。周瑜说:“我有军事任务在身,不能离开办公的船舱,倘若刘备能屈尊到我船上来,那就符合我的愿望了。”刘备于是独乘一只小船去见周瑜,见面后问:“战卒有几?”周瑜说:“三万人。”刘备说:“恨少。”周瑜说:“此自足用,豫州(刘备曾任豫州刺史)但观瑜破之。”刘备想喊鲁肃来见面。周瑜说:“鲁肃受军命也不得离开办公的船舱,你可另外单独去拜访。” 周瑜担任孙刘联军的统帅,时年三十四。当时刘备军队约2万人,周瑜军队3万人,孙刘联军共约5万人。周瑜的船队沿长江上游前进,与曹军相遇于赤壁。当时曹军中已流行传染病,两军初次交锋,曹军不利,引退到长江北岸,周瑜军在长江南岸。部将黄盖建议说:“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选冲锋战舰10艘,上载干燥的芦荻、枯干的柴草,又灌油其中,外面包上布幕,战舰尾部又系着轻快小船。在此之前,黄盖先致密信给曹操,假称投降。船队驶到长江中心,张举樯帆,依次前进。曹军将土都站在营外观看,指指点点,说这是黄盖投降的队伍。黄盖的船队离北岸约二水里,同时点火,当时虽是冬天,但碰上好天气,东南风急,风力猛,火势烈,火船如箭驶入曹营,曹军船舰全部被烧毁。大火蔓延到北岸陆地曹营,一下子,火焰满天,曹军人马烧死溺死不计其数。激战中,黄盖被流矢射中,天寒堕水,为吴军救起周瑜率领轻装精锐军队继续冲击,擂鼓如雷,曹军全线溃败。曹操带领残余军队从北岸华容道(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陆上撤退。天下大雨,地上泥泞,道路不通。曹操下令疲弱士兵负草填塞泥坑,骑兵才能通过。负草的疲弱士兵陷在泥泞中,被骑兵践踏,死的又很多。刘备的军队与周瑜的军队从水路、陆路奋勇追击,追曹军至南郡(今湖北省江陵)。曹军大溃败途中又疫病流行,二十几万大军死去一大半。曹操留下曹仁、徐晃守卫江北江陵,乐进守卫襄阳,自己带领残军北还许都。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次著名战役。战后,孙权在江东与江西的政权更加巩固,刘备据有荆州大部分地区,以后又得到益州,曹操则占领了北方,从而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周郎顾曲】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意思是,周瑜听人演奏的时候,即使多喝了几杯酒,有些醉意了,如果演奏稍有一点儿错误,也一定瞒不过他的耳朵。每当发现错误,他就要向演奏者相顾,微微一笑,提醒抚琴者,错音了。一天,阳光明媚,在吴郡的泛波园凌烟阁内,一名身穿宫装的江南歌伎正一脸落寞的弹着一曲宫宛新韵,筝音浑厚悠长,古朴拙致,一如这夏日阳光,虽然带七分韵味,却也带三分慵懒。歌妓正缓缓弹奏间,只闻远处的花从树影里传来一阵笑声,在那圆门的尽头,两对夫妻踏歌而来!为首的是孙策和莺莺燕燕的大乔,夫妻二人手拉手一边走一边看泛波园大池中的游鱼,大乔边看边拿一枝树条去拔弄,不时对孙策嘻嘻的娇笑。而后面的周瑜与小乔又是另一番光景:周瑜醉态阑珊,脚步凌乱,时不时有栽在池子里的危险,而小乔则一脸忧惧神色,把周瑜拦腰抱住,提防他摔倒。孙策从水中看到小乔的窘态,回过头笑道:“公谨好有福气,乐得让美人拥抱!”大乔捂嘴笑道:“他喝醉了酒,还不是你给灌的,好意思说!”小乔年龄才十六岁,妙丽容颜上还显几分稚气,她嘟起嘴唇道:“姐夫姐姐好无情,老欺负我们这些年纪小的!”孙策哈哈大笑道:“不行,我有一点妒忌公谨了,我也要学学他的醉态,好让美人拥抱我一回!”说完当真颠其倒八起来,摇摇晃晃的向水池里倒去,大乔一惊,急忙拦腰把丈夫搂住,嗔道:“好了好了,你别在逗我们了,别真的倒了下去!”孙策哈哈大笑道:“好舒服,真受用。” 到了凌烟阁上,孙策夫妻一边听歌伎弹琴一边逗笑,而这边的周瑜却倒在小乔怀里似醉非醉,嘴里叽哩咕噜不断,小乔摸着丈夫脸笑道:“你在说什么呢,不让你说!”周瑜不觉,仍然在嘀咕,小乔便取了一叠软糕放在周瑜嘴上,然后一边喂他一边自已吃。这样安闲的光景不知过了多久,周瑜忽然坐起身道:“这高山流水的曲子听得厌了,叫她弹一曲广陵散。”广陵散原名广陵止息,是东汉时流传于广陵(今安徽省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它背后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据东汉蔡邕所著的《琴操》典籍中介绍: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是一名铸剑师,因为铸剑交期延误,被韩王所杀,聂政听闻韩王喜好音律,为报父仇便上泰山学琴艺十载,并将自已毁容,让人认不出。十年后,聂政身怀绝技入韩,以惊为天人之曲引得韩王入痴入醉,聂政趁机从琴腹中抽出短剑,将韩王刺死,面自己也壮烈身亡。后人便依此故事谱成了广陵散,因为弹奏难度很大,一般琴师忘却止步。那歌伎听闻让弹此曲,脸先红了一红,轻笑道:“妾琴技鄙薄,恐怕不能胜任,再加之此琴音质偏高,弹出来要叫将军见笑了!”周瑜拍手笑道:“对呀,名曲该有名琴相配方才显其精妙,来呀,把我的秋桐拿来。”二小童飞也似的跑了出去。不大一会儿,琴童持琴而来,周瑜接过安好架子笑道:“你只管放心弹奏,来,试试我的收藏精品。”那歌伎伸纤指在筝上滑过,一串金石之音迸出,犹如春雷过空,余音不绝,歌伎情不自禁赞道:“好琴!”她弹着弹着很快进入了一种无人之境界,俏脸上露出悲苦之色。周瑜一边听一边与孙策喝酒。孙策笑道:“公谨,我只觉此曲除了清越低沉之外,怎么再也听不出妙在何处?”周瑜笑道:“兄长不懂音律,所以不知其妙!广陵散初极为平和悠扬,犹如月照空山,风过花溪一般恬淡,到后来却平地起一股激越之气,金戈铁马之音交响不绝,直达心际深处;到尾处却又余叹无穷,大有义愤填膺、豪情满怀之意,所以我一听此曲,就陡生斗志。”孙策笑道:“公谨好雅量,来干一杯!”周瑜酒杯方至唇边,忽然叫道:“不对,你有一个音符弹错了!”原来那歌伎偶尔分神听到周瑜的一番妙论,心中自然起爱慕之意,她一动情思,手下便颤了一颤,将本来的低音符拔成了强音,而这一切都让沉醉在琴声和醉态之中的周瑜听得清楚。歌伎花容失色,忙赔罪道:“将军,我——”周瑜笑道:“弹的很了不起,也真难为你了,以后你就留在我府上吧,有时候能听你弹奏一曲也能聊解心怀。”女子脸红低笑道:“妾今日有幸得闻将军之妙论,受益无穷,当对琴技之境又修深一层也!”说完,面带欣色分花拂柳而去。后人把这个故事缩成六个字便是“曲有误,周郎顾”,这也算是对他的魅力的一种肯定吧,必竟在那个乱世之中,像这样风度翩翩的儒将并不多见!

    【弘忍嗣禅】弘忍(601-675),俗姓周,湖北黄梅人,生于隋仁寿元年(601)。东山法门开创者,尊禅宗五祖。其“幼而聪敏,事不再问”。弘忍七岁时,一天被禅宗四祖道信遇见,道信赞曰:“此非凡童也……苟预法流,二十年后,必大作佛事”。于是就派人征求弘忍父母的意见,想让弘忍出家作为弟子。弘忍的父母欣然同意,并说:“禅师佛法大龙,光被远迩。缁门俊秀,归者如云。岂伊小骇,那堪击训?若重虚受,因无留吝”。从此弘忍就被道信带到了双峰山(破头山)道场。弘忍十三岁,正式落发为僧。弘忍生性勤勉,白天劳动,晚间习禅。在三十多年中道信知其根器,把佛法传给了弘忍。道信死后,弘忍继承了道信的衣钵,领众修行。并辟冯茂山道场,建东山寺,后人称东山法门。龙朔元年(公元661),弘忍觅法嗣,命坛下高僧各呈一偈,以表各自悟境。上座神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听完,亦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将两偈对比,觉慧能的悟境高于神秀,遂传衣钵于慧能。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弘忍逝世,享年74岁。唐代宗追谥为大满禅师。

    【针灸神技】   周汉卿,明初名医,松阳(浙江省县名,1958年并人遂昌县)人。周汉卿精熟内科外科,针灸尤其神奇。他用针灸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华州(今陕西省华县)陈明远,眼瞎十年,周汉卿看了后说:“可针也。”于是他翻开陈明远的眼皮,用针刮去眼睛上的云翳。陈明远的眼睛马上光亮一闪,能分辨出五种颜色。这种高超技术,已接近现代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水平。又如义乌(今浙江省义乌)陈化子,腹部有肿块,抚摸如瓦坛。周汉卿看了后,说:“此肠痈也(这是肠内化脓性肿块)。”便用大针烧红穿刺,刺人三寸多,脓随针进出,进出时还发出响声,马上治愈。
    【肉脚相地】  肉脚先生虽脚残不能走路,但在西南地区他是一位技艺高明的风水先生,当时来到西南各地的大姓人家都常请他为老人相墓地,以求得好的风水庇佑子孙发达。周友铭随父入黔镇守毕节七星关,老了御职后,其子三周志贵世袭祖父、父亲的明威将军职,继续镇守七星关。周志贵为了在七星关寻得一块风水宝地以后安葬老人,就请了肉脚先生在家中奉养,每日安排家人背他上山寻地。而且安排家人好生待候肉脚先生,每日都要家人杀鸡招待先生,并叫家人把鸡腿割下来卤好阴干,等将来肉脚先生要回去的时候送给他。一年光阴慢慢地过去了,肉脚先生准备回家。当时,肉脚先生虽对七星关一带的风水宝地已心中有数,但他未给周家点好地,因为肉脚先生一是每天吃鸡时没有吃到肥美的鸡腿,心中有点不愉快;二是或许是在考验周家的德行。周志贵安排家人背肉脚先生回家,当家人背肉脚先生走完一程路,在路上吃饷午饭时,家人从装得满满的口袋里拿出了几只鸡腿考热给肉脚先生吃,肉脚先生吃到肥美的卤鸡腿,又看到装得满满的口袋,急忙问是何故?周志贵的家人就将卤鸡腿的原委告诉了肉脚先生。肉脚先生忽然惭愧起来,知道了主人家是诚心诚意地请他相地,而且也是善待他的,便立即叫把他重新背回七星关,他要给主人家相最好的地。周志贵的家人又将肉脚先生背回了七星关,肉脚先生向主人家道了歉之后,叫明威将军周志贵同他一起来到七星关杨家湾箐脚大山下一鱼塘边,指着塘边上的一块草地说,那里有一穴大发大贵的好地,以后你的父母去世了就安葬在那里,将来你家一定会兴旺发达的。后来,周志贵的父亲周友铭和母亲蒋氏去世之后,周志贵就按肉脚先生的指点,将父母安葬于杨家湾鱼塘边。几百年过去了,墓地果然应了肉脚先生的验,周友铭的后代子孙而今已繁衍到一、二十万人口,分布全国各地,成为远近有名的望族大姓,而且代代人才辈出,门庭奕奕。

    【大雅渔璜】  周渔璜,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取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官授翰林院检讨、侍读学士、浙江主考,后晋升詹事府詹理,奉命祭禹陵、明太祖孝陵,检阅浙江、江南两省兵。康熙五十三年(1714),逝世于任上。传说周渔璜是天上文宿星下界,投生贵阳黔陶骑龙周员外家。据说,当年周员外请先生教周渔璜读书。谁知周渔璜生性呆板,脑筋迟钝,先生教一句,他忘一句,先行请的几个先生都被他气走了。周员外又用大价钱请了一先生,进庄之后,周员外热款待,先生也表示努力教好学生。第二天,先生开始教周渔璜读书。哪晓得周渔璜还是学不进去,先生教一他忘二,接连教了几天,一点长进教没有。先生又耐着性子教了他几个月,仍然目不误丁。先生心头泼烦,就向周员外提出辞职不教了,员外苦心挽留,先生碍于情面,只好留下来继续教。一年,正逢端午,周员外家包了粽子,摆了酒席招待先生。吃完饭后,先生又继续教周渔璜读书,教了半天,还是没有学会一句。先生见他如此呆笨,越想越火起,又多喝了几口酒,就用戒尺朝周渔璜的头上打了一下。谁知下手重了。只见周渔璜倒在地上,人事不醒,再一摸,没有脉了。先生见打死了人,吓慌了,赶忙收拾行装,准备逃走。正在此时,周员外从外面进来,见先生要走,吃了一惊,忙问:“先生为什么要走,莫非犬子惹你生气了?”先生说:“员外不必多心,令朗没有得罪我,只不过我有紧急事情,要马上回去。”员外再三挽留,先生执意要走,员外只好说:“先生等一等,我叫人摆酒席给先生送行。”先生见员外这样贤惠,不好推辞,只好随员外来到客厅。不多时酒席摆上,周员外请先生入席,频频劝酒。先生因为失手打死了员外的儿子,内心过意不去,又不敢讲,只是闷闷不平地坐在那里。员外见先生心事重重,就关切的问他遇到了什么难事,先生见员外如此关心自己,就难过地说:“员外,我对不起你,今天早上我教令郎读书,因令郎迟钝,连教几遍,他一句也记不住。我一时火起,用戒尺打了他一下,不想我多喝了几杯,头脑昏沉,手下重了,就将令朗打死了。”员外听后说道:“先生不必担心,想我那犬子也实在没有出息,先生把他打死了也没有关系。常言说,是儿不死,是财不散。我前世该了他的,他是来向我要帐的,请先生尽放宽心。”先生听员外这样说,很受感动,就要和员外去书房看看周渔璜的尸体,见他最后一面,以了师生的情谊。员外和先生来到书房门外,就听见里面有读书的声音,二人吃了惊,忙进屋去,见周渔璜正在读书。员外觉得奇怪,对先生说:“先生,你真会开玩笑,我还以为他真死了呢?”先生也觉得稀奇:“他怎么会死而复活呢?”周渔璜见父亲和先生进书房,连忙跪下请安。先生扶起周渔璜,问他在做什么?周渔璜回答在读书,先生不信,他想:“你一个都不认识,读什么书?”便要考一考他,哪知周渔璜竟对答如流。先生又出了更难的题目考他,他也能对答出来。先生吃了一惊,就留下来教他新书,竟一教就会,教一会二,过目不忘,不到一年,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都学完了,先生教不下去了,就介绍给一个更有学问的先生来教他,没有几年,这个先生的书也教不了,周员外就叫他带着书童,到外面游学去了。周渔璜出门游学,一天来到一个地方,这地方有一条河,河上有座石桥,桥上有个农夫正在晒荞子。农夫见周渔璜是个书生。就与他摆谈起来,听他口才很好,谈吐不凡,想要考他一下,就说:“我看公子很有才华,我这里有个上联,对了很久,都没有对出下联,公子有才,想请你对一下。”周渔璜说:“我没有才,只略读了一点书,你的对联我怕对不上,望不要见笑。”农夫念出了上联。“桥上晒荞,风吹荞动桥不动。”周渔璜沉思一会,见河里有一只小船,忙向农夫:“请向大哥,这地方叫什么名字。”农夫答:“洄洲桥。”周渔璜立即对出了下联:"洲里行舟,水推舟移洲不移。" 家夫听了,连声称赞。周渔璜上京赶考,来到京城。由于来得较早,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便一面温习功课,一面抽空游览京城名胜,一天,周渔璜来到一条热闹街市,看见一座高大的房子,金碧辉煌,雕龙画凤,上挂一块匾,匾上写着"三味斋"三个大字。周渔璜知道这是一家书店,便几步走了进去,见满屋都是书架,架上摆了很多书。周渔璜很高兴,就顺手拿起书来翻看,翻着一本放一本,一连翻了几十本,又一连来了好几天,都没有选中一本书。店撑柜见了,有些不耐烦,过来问道:“这位公子你买书吗?”周渔璜说:“我想买些有用的书,只不过你这里的书我都看了,没有一本我需要的。”掌柜的一听,心想,你好大的口气,便说道:“公子你吹牛吧,我这里的书好多地方都没有卖的,你怎么会看过。”周渔璜说:“我不但看过,还能背,掌柜的哪里肯信,便与周渔璜争执起来。”正在这时,皇帝的内弟国舅进来了,这个书店就是他开的。国舅问是什么事,掌柜的说:“国舅爷,这位公子说他能背我们书店所有的书。”国舅说:“真的,这到是新鲜事,天下还没有得哪个敢说读尽了所有的书。这样吧,我和你打个赌,我随便拿出一本书来,你要是能背得,我把书店给你,如背不得,你给全城的读书人赔礼认错,你看如何。”周渔璜说:“可以。”周渔璜打赌背书的消息一传开,惊动了满城的读书人。到了那一天,大家都涌到书店来看稀奇。国舅请了几个有名望的人作保,然后拿了一本万历通书给周渔璜背。周渔璜说:“我先看一下再背,可以不?”国舅答应了,哪知周渔璜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他把书翻看了一遍,还给作保人,就开始背,果然倒背如流,一字不差,大家都被吓倒了,国舅爷只好认输,把书店送给周渔璜。周渔璜说:“这书店我不要你的。不过有个条件,就是以后凡是贵州的读书人来买书,你不能收钱,他看中哪本就拿走哪本。”国舅连忙答应,并请保人写了文约。大家一致称赞周渔璜是个奇才。后来,周渔璜经过会试、殿试,考中了进士。皇帝对周渔璜的才学十分赏误,封他为主考官,委派他到江南主持乡试。先拨人才。消息传出后,众人议论纷纷。当时江南文化发达,才子很多,哪里把周渔璜这个贵州蛮子放在眼里,所以对他十分轻视,只是微微一笑,也不说些什么。到了考试那天,众举于来到考场,见榜上没有题目,只插有一把剪,众人不解其意,不知如何做法。到主考官来收卷时,众举子向道:“主考大人,你没有出题目呀,我们怎么做,”周渔璜说:“我已出题目呀,你们不认识,怪得谁。”众举子说:“没有题,只有一把剪刀。”周渔璜说:“那就是题。”众举子问:“什么,剪刀就是题目,是什么题?”周渔璜答:“那叫取剪剖木。”众举子听了,才如梦初醒,对这个贵州主考不敢轻视,连忙哀求再出一题。周渔璜答应了,叫大家三天后来看题目。到了第三天,众举子又来到考场,见榜上仍然没有题目,只有一块朽木,朽木上插有一把尖刀,众人知道这是题目,但还是不懂得这个题目的意思,又不敢怠慢,只得硬着头皮做。到交卷时,没有一个考对的。周渔璜说:“你们没有一个能答对题目,我只好回朝交旨了。”众举子一看主考大人要走,连忙跪下,苦苦要求再出一个明确的题目给大家考。周渔璜答应了,要大家回去好好复习,三天后再来考。第三天早上,周渔璜来到考场,出了一个文字题目给众举子考,自己则端坐在公案上,案旁摆了一个大墨缸。举子们交上卷来,他一边审阅,一边往墨缸里丢,一连丢了几十张卷子。这下可激怒了江南众举子,他们拦住周渔璜不让走,质问他为何不认真看卷就将卷子消毁。周渔璜说:“你们的卷子我都看过了,没有一个做得好的,留着它干什么?”众举子不坐下,把每个举子的文章背诵了一遍,并一一指出了每篇文间的不足和错误之出,说明了没有录取的原因,众举子见主考官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对每篇文章的评判又正确无误,都心服口服地走了。周渔璜还曾参与编修《康熙字典》,《皇舆表》,《贵州通志》等,且工诗及古文辞,颇负盛名。

    【总理与酒】  周恩来饮酒,酒量豪爽,但十分节制。在外交场合,周恩来常以酒作为调节、活跃气氛的话题。无论是日内瓦会议,还是尼克松访华、田中访华……凡举行国宴,周总理都用茅台酒招待宾朋。1971年,美国的基辛格奉尼克松之命秘密访华。他来到我国时,对中国的一种神秘感使他有点紧张。为了活跃情绪,周恩来在与他们握手时,极力寻找话题与他们寒喧。其间,周恩来与美国特工人员雷迪和麦克劳德开玩笑说:“你们可要小心哟,我们的茅台酒会醉人的。你们喝醉了,是不是回去要受处分呢?”周恩来与他们如同亲朋好友聊家常,这便使基辛格一行紧张拘束的心理很快消失了。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周总理用贮藏了30多年的茅台酒招待贵宾。这纯净透明、醇香浓郁的茅台酒将尼克松迷住了。在和尼克松碰杯时他告诉尼克松说,在长征途中,一次他曾喝过25杯烈性茅台酒,若是在肚子里发起热来可不得了!尼克松在美国曾经读过斯诺写的《西行漫记》,其中讲到红军在长征途中,攻占茅台酒镇时,红军将领和战士们畅饮茅台酒的故事。在另一次宴会上,周总理向尼克松介绍茅台酒时说:“比伏特加好喝,饮之喉咙不痛也不上头……”尼克松心悦诚服,也赞扬茅台酒“能治百病”。电视台工作人员拍下了周总理与尼克松满脸喜悦用茅台酒干杯的镜头,并向全世界播送,更使茅台酒伴随着这个历史性的“干杯”而名震世界。

    【总理罢宴】  1958年7月,周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若。周总理的工作精神,历来为全党所钦佩。新会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见周总理那样繁忙,那样不知疲倦地操劳,过意不去,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决定设宴送行。客人中除了周总理以外,还有他的两位随员,再就是我们三位记者。宴会,就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炊事员。名日酒宴,跟时下的美酒佳肴相比,只能算是瓜菜代。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总理还是说话了。他语重心长地说:“党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周总理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300元人民币交给县委的司务长。党向民激动地站起来:“总理,这怎行?说好了是我请客的啊!”“什么你请客?还不是县委出钱?” 党向民热泪盈眶,坐在旁边的记者们对周总理的言行赞不绝口。自掏腰包,这就是周恩来总理的罢宴方式。